日子中常見的塑料種類較多,不同塑料的性能和安全性各異,其間部分塑料在特定條件下或許會開釋出有害物質,以下是一些常見塑料及其潛在毒性的介紹:
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:
常見用處:常用于制造礦泉水瓶、碳酸飲料瓶等235。
潛在毒性:耐熱性差,最高運用溫度一般不超過 70℃,溫度過高時會變形并或許溶出有害物質。研討發現,PET 塑料品運用 10 個月后,或許會開釋出致癌物,如 DEHP(鄰苯二甲酸二(2 - 乙基己基)酯),并且重復運用的次數越多,開釋致癌物的概率越高,繁殖的細菌也越多。此外,用 PET 塑料瓶裝油,鄰苯二甲酸酯(塑化劑的一種)的遷移量比裝水時多近 20 倍。因而,PET 塑料瓶不適合裝熱水,也不主張重復利用來裝其他液體或長時間儲存食物2。
高密度聚乙烯(HDPE):
常見用處:常見于清潔用品、沐浴產品的包裝,以及超市里的部分塑料袋123。
潛在毒性:原料本身很難徹底清潔,殘留物簡單繁殖細菌,不主張反復循環運用。用于食品包裝時,應挑選食品級的 HDPE 材料12。
聚氯乙烯(PVC):
常見用處:常見于雨衣、建材、塑料膜、皮包皮具等制品,也有部分被做成保鮮膜1。
潛在毒性:該原料可塑性優良,價錢便宜,但在遇到高溫時,會溶出很多有毒物質,極大程度添加患癌幾率,對人體安全有一定影響,盡量防止在食品中運用。例如,用 PVC 保鮮膜包裹高熱食物時,或許會有有害物質析出13。
低密度聚乙烯(LDPE):
常見用處:常用于生產保鮮膜、塑料膜等3。
潛在毒性:其耐熱性不強,超過 110℃就會呈現熔斷現象,并且透氣不透水。用于食品包裝時,若觸摸油脂,或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溶脹并分解,溶于油脂中,使油脂帶有哈喇味,不適合用來裝熱食或分裝肉類直接凍冰235。
聚丙烯(PP):
常見用處:常用于廚房器皿,如塑料杯、塑料飯盒等,是唯一可以安全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123。
潛在毒性:一般情況下,PP 原料較為安全,無毒、無臭、無味,熔點高達 167℃,可在徹底清潔后重復運用。但如果餐盒盒內長時間存放酒精、碳酸飲料、醋等酸性物質,簡單加快老化,或許會導致有害物質析出2。
聚苯乙烯(PS):
常見用處:碗裝泡面盒、快餐盒等多是由 PS 原料制成123。
潛在毒性:PS 是一種耐熱又抗寒的原料,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,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(耐溫 70℃時即開釋出),也不能用于裝強酸、強堿性物質123。
其他塑料(PC 等):
常見用處:常用于水壺、水杯、奶瓶等15。
潛在毒性:例如 PC(聚碳酸酯)原料中,或許會含有雙酚 A。理論上,只要在制造 PC 的過程中雙酚 A 百分百轉化成塑料結構,制品便徹底沒有雙酚 A,也談不上釋出。但是,若有小量雙酚 A 沒有轉化成 PC 的塑料結構,則或許會釋出而進入食物或飲品中。雙酚 A 或許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,長時間很多觸摸,會添加罹患乳腺癌、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幾率。因而,運用此類塑料容器時要格外留意,比如不要用 PC 水瓶盛熱水,防止將其放在陽光下直射、不用洗碗機或烘碗機清洗等15。二手注塑機回收
為了安全運用塑料制品,主張在運用前檢查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數字標識,了解其原料和運用留意事項;防止運用來源不明、質量無保障的塑料制品;不要將一般塑料制品用于不合適的高溫、油脂或酸性環境等。如果對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存在疑慮,可盡量挑選運用玻璃、陶瓷、不銹鋼等原料的制品來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