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為有望最早于2021年推出主動駕駛轎車,注塑機行業將迎來嚴重變革
2018年,華為與奧迪正式宣告了兩邊在智能網聯轎車范疇的下一步協作方案,并經過最新的奧迪Q7展現了兩邊領先的技能。此外,華為對外發布兩顆自主研發AI芯片,昇騰910和昇騰310。
​
6月12日,據外媒報道,華為有望最早于2021年推出主動駕駛轎車。
據了解,2018年,華為與奧迪正式宣告了兩邊在智能網聯轎車范疇的下一步協作方案,并經過最新的奧迪Q7展現了兩邊領先的技能。此外,華為對外發布兩顆自主研發AI芯片,昇騰910和昇騰310。
消息稱,經過華為與奧迪兩邊技能人員的共同盡力,現已將華為MDC移動數據中心MDC600集成到奧迪Q7原型車中,用于城市主動駕駛環境的運行。
智能轎車推進注塑機向數字化轉型
近年來,在智能轎車開展號令的影響下,注塑機行業開端向更高功用晉級開展。如:博創以二板智能注塑機、塑云MES為核心的轎車前格柵智能出產體系。該體系以工業互聯網塑云渠道為根底技能渠道,以博立異一代二板智能注塑機BU900為主體,注塑機采用國內首創的電動熔膠、電動抱閘等全新技能,配合橫走式機械手、六軸機器人、水口切除、視覺檢測體系、主動稱重體系、主動輸送等出產單元。周邊還裝備了具有RS485通訊功用的冷水機和除濕干燥送料組合(“ALL-in-one”Compact Dryer)等輔助設備。注塑機、機器人、輔機等設備經過無線傳感技能將數據傳輸到塑云渠道,進行邊緣核算與數據交換。按照設定的指令,主動執行預設的操控,整合為轎車前格柵智能出產體系。
以此可見,轎車行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的這一開展趨勢,同時對注塑工藝及注塑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注塑機智能化已大勢所趨,這也是各大企業盡力晉級的大方向與正在面臨的嚴重挑戰。
轎車輕量化催生下的注塑工藝
除了智能轎車這一趨勢之外,轎車輕量化仍然是當下轎車行業不變的開展主題。二手注塑機回收
現在,轎車輕量化現已為大眾所知。其間,工程塑料為轎車輕量化作出了重要貢獻,典型的代表是微發泡塑料、低密度資料、薄壁化資料等。
以奔跑E級轎車為例,它采用了一次注塑成型的Mucell門內飾板骨架,中間是PU反響發泡層,外表是皮層。福特公司也在C-MAX、GrandCMAX、S-MAX、蒙迪歐和Galaxy等車型采用MuCell微發泡注塑成型技能,在保證零件穩定性的前提下,節約了塑材,又減輕了重量。
除了轎車內飾外飾,轎車尾門也現已向全塑開展。現在,全塑尾門現已在不少車型中得到應用,一般來說,全塑尾門內板運用長玻纖增強的PP(LGF+PP),外板和擾流板運用PP或許TPO,悉數運用注塑工藝成型,然后運用涂膠工藝進行安裝。
由此可見,隨著轎車行業輕量化趨勢的開展,轎車與塑料的關系日益親近,與之相應的,轎車與注塑工藝、注塑設備的聯絡也越來越深。二者相得益彰,轎車銷量影響注塑機行業,并帶動注塑機商場的開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