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塑機缺陷之流痕
一、塑料
1. 流動性不佳
流長對壁厚比(Flow Length to Thickness Ratio)大的型腔,須以易流塑料充填。如果塑料流動性不夠好,溶膠愈走愈慢,愈慢愈冷,射壓和保壓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溶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材料廠商根據(jù)特定設計,可以提供專業(yè)的建議:以不產(chǎn)生溢料的原則下,選用最易流動的塑料。
2. 采用成型潤滑劑(Molding Lubricant)不當一般潤滑劑含量在1%以下。當流長對壁厚比大時,潤滑劑含量須適度提高,以確保冷凝層緊貼在模面上, 直到制品定型,流痕無由產(chǎn)生。增加潤滑劑含量,須和材料廠商議定后進行。
二、模具
1. 模溫太低
模溫太低會使得料溫下降太快,射壓和保壓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提高模溫,保持較高料溫,射壓和保壓將冷凝層緊壓在模面上,直到制品定型,流痕無由產(chǎn)生。模溫可從材料廠商的建議值開始設定。每次調(diào)整的增量可為6℃ ,射膠10次,成型情況穩(wěn)定后,根據(jù)結(jié)果,決定是否進一步調(diào)整。
2. 澆道(Sprue)、流道(Runner)或/和澆口(Gate)太小澆道、流道或/和澆口太小,流阻提高,如果射壓不足,融膠波前的推進會愈來愈慢,塑料會愈來愈冷,射壓和保壓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
3. 排氣(Venting) 不足排氣不良,會使得融膠充填受阻,融膠波前無法將冷凝 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在每一段流道末端考慮排氣,可以避免氣體進入型腔。型腔排氣更不能輕忽。最好采用全周長排氣。 二手注塑機回收
三、射出成型機
1. 射壓和保壓不足射壓和保壓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提高射壓和保壓,冷凝層得以緊壓在模面上,直到制品定型,流痕無由產(chǎn)生。
2. 停留時間(Residence Time)不當 塑料在料管內(nèi)停留時間太短,融膠溫度低,即使勉強將型腔填滿,保壓時還是無法將塑膠壓實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射料對料管料之比(Shot-to-Barrel Ratio),應在1/1.5和1/4之間。
3. 循環(huán)時間(Cycle Time)不當 當循環(huán)時間太短時,塑料在料管內(nèi)加溫不及,融膠溫度低,即使勉強將型腔填滿,保壓時還是無法將塑膠壓實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循環(huán)時間須延長到塑膠充分融化,融膠溫度高到足以使得流動方向的縮痕無由產(chǎn)生為宜。
4. 料管溫度太低 料管溫度太低時,融膠溫度偏低,射壓和保壓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提高料溫,射壓和保壓將冷凝層緊壓在模面上,直到制品定型,流痕無由產(chǎn)生。料溫的設定可以參考材料廠商的建議。料管分后、中、前、噴嘴(Rear, Center, Front and Nozzle)四區(qū),從后往前的料溫設定應逐步提高,每往前一區(qū),增高6℃ 。若有必要,有時將噴嘴區(qū)和/或前區(qū)的料溫設定的和中區(qū)一樣。
5. 噴嘴溫度太低
塑料在料管內(nèi)吸收加熱帶(Heating Bands)釋放的熱量以及螺桿轉(zhuǎn)動引起塑料分子相對運動產(chǎn)生的磨擦熱,溫度逐漸升高。料管中的最后一個加熱區(qū)為噴嘴,融膠到此應該達到理想的料溫,但須適度加熱,以保持最佳狀態(tài)。
如果噴嘴溫度設定得不夠高,因噴嘴和模具接觸,帶走的熱太多,料溫就會下降,射壓和保壓 不足以將冷凝的表皮緊壓在模面上,留下融膠在流動方向的縮痕。提高噴嘴溫度。一般將噴嘴區(qū)溫度設定得比前區(qū)(Front Region)溫度高6 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