欠注也可以稱為填充不足,是指聚合物不能完全充滿模具型腔的各個角落現象。
產生欠注現象的原因及相關解決方案如下:
1、注塑機設備選擇不合理
在選擇注射機時,注射機的最大注塑機量應該大于產品重量(包括制品、流道、飛邊等),要得到較好的效果,注塑機總量應保證在最大注塑機量的85%以下。
2、聚合物流動性能較差
針對這種情況,應該在原料中增加適量的助劑,改善樹脂的流動性能,同時,檢查原料中的再生料的比例,適當減少用量。
或者考慮改進模具的澆注系統,倒是設置澆道位置、擴大澆口、流道和澆口尺寸以及采用較大的噴嘴等,從而改善模具澆注系統的滯流缺陷。
3、澆注系統實際不合理
合理的澆注系統考慮到澆口、流道的平衡,各個型腔內的空腔體積要與澆口大小成正比,從而能夠使聚合物同時充滿各個型腔,同時澆口位置要選擇在厚壁處,也可采用分流道平衡布置的設計方案。
對于澆口或流道小、薄、長的情況,熔料在流動過程中壓力損失太大,流動受阻,容易產生欠注現象,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擴大流道截面和澆口面積,必要時可采取多點進料的方法。
4、料溫、模溫太低
通常情況下,料溫與充模長度接近于正比例關系,較低的料溫會使熔體的流動性能下降,使得充模長度縮短。當確認料溫較低時,應檢查料筒加熱器是否完好并設法提高料筒溫度。
如果為了防止熔料分解,而不得不采取低溫注射時,可適當提高料筒前部區段的溫度,或者加快注塑機的速度,減少聚合物冷卻的時間,但是同時應該注意,注射速度過快可能引起熔體破裂而形成皺紋缺陷。
較低的模溫會導致熔融聚合物過早地冷卻,從而無法填充整個型腔。針對這種情況,應該將模具加熱到滿足工藝要求的溫度,并且在注塑機初期,應減少冷卻介質的流量。如果模具溫度始終較低,應該改變冷卻系統的設計方案。二手注塑機回收
5、注塑機噴嘴溫度低
在注射過程中,噴嘴與模具直接接觸,由于模具溫度一般低于噴嘴溫度,且溫差較大,兩者頻繁接觸后使噴嘴溫度下降,導致熔料在噴嘴處冷凝(又稱干尖)。
為防止冷料進入型腔后立即凝固,阻塞后面的熱熔料無法充滿型腔,可以考慮在流道上開冷料穴,同時在開模時保證噴嘴與模具分開,減少模溫對噴嘴溫度的影響。
6、注塑機壓力、保壓不足
注塑機壓力與充模長度也接近于正比的關系,注塑機壓力小會造成充模長度短,出現欠注現象。
在這種情況下,可通過減慢射料桿前進速度,適當延長注射時間等辦法,來提高注射壓力。在注射壓力無法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,也可通過適當提高料溫(這時的料溫不至于使熔料分解)以降低熔料黏度,從而提高熔體流動性能來補救。
此外,如果保壓時間太短,也會出現欠注現象。因此,選擇適當的保壓時間(一般控制在30~120s,對于厚壁制品可適當提高)可以防止欠注現象。與此同時,也應該注意到,過長的保壓時間還會引起制品的自動脫落的困難。
7、制品結構設計不合理
當制品在整體尺寸方面比例失調(例如厚度與長度不成比例),或者是制品形狀復雜且成型面積較大時,熔體很容易出現在塑件的薄壁處流動受阻,出現填充不足的現象。因此在設計塑件的形體結構時,應注意塑件的厚度與熔體充模時的極限流動長度有關。
充模過程中熔體極限流動長度與塑件厚度的比值:
樹脂類別 極限流動長度/厚度 樹脂類別 極限流動長度/厚度
LDpe 280:1 PA 150:1
PP 250:1 pom 145:1
HKPE 230:1 PMMA 130:1
PS 200:1 PVC 100:1
abs 190:1 pc 90:1
在注塑機中,塑件的厚度一般為1~3mm,大型塑件的為3~6mm,通常塑件厚度超過8mm或者小于0.5mm都是對注塑機成型不利的。
此外,在復雜結構塑件成型時,在工藝上也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,例如適當調整流道布局,合理確定澆口位置,提高注射速度,提高模溫、料溫,選用流動性能較好的樹脂等。
8、排氣不良
排氣不良會造成大量氣體殘留在模具型腔內,從而受到流料的擠壓,產生較大的壓力,當壓力大于注射壓力時,就會阻礙熔體的充模,導致欠注現象的發生。
針對這種現象,應檢查冷料穴是否設置或者位置是否合理,對于深型腔模具,應在發生欠注的部位設置排氣槽或排氣孔;排氣槽可以開在模具的分型面上,深度一般為0.02~0.04mm,寬度為5~10mm,而排氣孔應設置在型腔的最終充模處。對于易揮發或者是含水量較大聚合物,應該在注塑機前清除易揮發成分或進行干燥處理。
利用改變模具系統工藝參數的方法,也可以改善排氣不良的現象。例如提高模溫、降低射速、減小合模力及加大模具間隙等措施。